陈赓:我党隐蔽战线的重要奠基人
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,陈赓受命参加中央特科并担任情报科长。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,在谍海密战波诡云谲的上海滩,陈赓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,深入龙潭虎穴,历经生死劫难,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,忠实履行了保卫党组织特别是中央机关安全的神圣使命,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忠诚无畏、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。这段隐蔽斗争的传奇经历,为陈赓大将波澜壮阔、辉煌精彩的非凡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霞飞路的枪声
1929年11月11日深夜,法租界霞飞路上响起了激烈的枪声。当大批巡捕和侦探赶到时,枪手早已消失在夜色中,现场只留下多具身中数弹的尸体。第二天,枪战轰动了上海滩,成为各大报纸的头号新闻。租界当局绞尽脑汁,也未能侦破此案。
这是中央特科镇压叛徒白鑫的锄奸行动。
白鑫是黄埔毕业生,参加过南昌起义,1929年调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秘书。8月24日下午,公共租界巡捕突然闯入新闸路经远里12号,将在白鑫家中“打牌”的几个人全部押走。
白鑫家是中共中央军委的一处秘密机关。这场“牌局”,是中央军委的一次秘密会议。围坐在麻将桌四周开会的人,分别是彭湃、杨殷、颜昌颐、邢士贞、张际春以及白鑫。
陈赓通过内线杨登瀛很快查明,出卖党的领导干部的叛徒就是白鑫。他早在一个月前就向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秘密自首,企图在中央军委开会时,将中央和江苏省的军委负责人一网打尽,以此作为向国民党输诚的投名状,并获取一笔丰厚的奖赏。
事发当晚,中央发出白鑫叛变的警报。周恩来召开紧急会议,给中央特科布置两项任务:一是启用各种关系,营救被捕同志;二是侦查白鑫的行踪,坚决镇压。中央特科倾尽全力出动,陈赓参与指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。
8月28日清晨,敌人准备将彭湃、杨殷等人从拘留所押往淞沪警备司令部。周恩来下令由陈赓带队,凡是会打枪的特科成员都参加,实施武装营救。当天,几十号人化装成电影公司出外景的摄影队,在囚车必经的枫林桥附近严阵以待。可惜,营救行动在细节上出了问题:安排运送武器的人来迟了,加上枪内防锈的黄油尚未清除不能使用。陈赓眼睁睁地看着囚车从身边疾驰而去,气得直跺脚。
8月30日,彭湃、杨殷、颜昌颐、邢士贞四人惨遭杀害。周恩来含泪写下《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》,号召以实际行动回应反革命的屠杀。
彭湃、杨殷等同志的殉难,激起大家对叛徒的无比痛恨。这时,国民党方面为保护白鑫,故意施放烟雾弹,在报纸上散布消息说:白鑫“已由蒋主席负责保出,业于前日带往南京”。中央特科已经查明,白鑫就在上海。
经过周密侦查,中央特科确认了白鑫的藏身之处位于法租界霞飞路和合坊4弄43号,这里是他的政治保护人——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常委兼市警察局侦缉队督察员范争波的公馆。同时,杨登瀛也传出白鑫将于11月11日离开上海逃往意大利的行程计划。
周恩来决定严惩叛徒,决不能让白鑫溜掉。中央特科在和合坊周围布下了一张大网,数名“红队”队员装扮成补鞋匠和小商贩,守住弄堂到霞飞路的出口。陈赓租住在紧靠范公馆的27号三楼,严密监视白鑫的举动。周恩来亲自到和合坊观察现场,确定了在白鑫动身那天将其处决的行动计划。
11日晚11时,东躲西藏了两个多月的白鑫,终于在和合坊43号的后门口出现了。他在范争波兄弟以及保镖的簇拥下,疾步走向送他去码头的汽车。陈赓率领“红队”队员一拥而上,数枪齐发。白鑫吓得魂飞魄散,一边拔枪抵抗,一边夺路逃命。陈赓等人紧追不舍,终将罪大恶极的叛徒击毙在71号门牌前。
上海滩报界对霞飞路锄奸行动大肆渲染。《申报》称此为“暗杀巨案”,外文报纸使用套红标题《东方唯一的大谋杀案》,把枪战描绘得有声有色。上海租界当局和国民党反动派为之心颤胆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