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赓:我党隐蔽战线的重要奠基人
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,陈赓受命参加中央特科并担任情报科长。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统区,在谍海密战波诡云谲的上海滩,陈赓怀着对党的赤胆忠心,深入龙潭虎穴,历经生死劫难,在隐蔽战线屡建奇功,忠实履行了保卫党组织特别是中央机关安全的神圣使命,彰显了一名共产党人忠诚无畏、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。这段隐蔽斗争的传奇经历,为陈赓大将波澜壮阔、辉煌精彩的非凡人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人脉关系深广的“王庸先生”
1927年,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,中共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回上海。目睹了敌人的猖狂屠杀,以及叛徒内奸对党的事业造成重大危害的周恩来,深感必须建立严密高效的情报保卫工作,才能保障党中央在上海的生存安全。为此,他建议党中央建立专业情报保卫机构,中央特科由此诞生。
中央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,主要任务是:保证党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,收集掌握情报,镇压叛徒,营救被捕同志,建立秘密电台。中央特科陆续设立总务、情报、行动、交通四科。其中,情报科负责收集情报、掌握敌情,重点是获取报警性情报,料敌于先,防患未然。这对于保证党中央的安全至关重要。1928年4月,周恩来反复思考衡量后,找到正在上海治疗腿伤的陈赓,委以重任。于是,尚未痊愈的陈赓化名“王庸”,担任了中央特科首任情报科长,并成为隐蔽战线的奠基者和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。
陈赓当时年仅25岁,是党内屈指可数的情报保卫人才。1925年,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遇刺牺牲。刚从黄埔军校毕业的陈赓协助周恩来排查现场、搜捕凶手,为案件侦破提供了翔实材料。1926年9月,党中央派遣陈赓到苏联专门学习政治保卫工作。陈赓成绩优异,练就了一手好枪法。南昌起义时,陈赓在总指挥部负责政治保卫。他的忠诚可靠、机智勇敢,给周恩来留下深刻印象。保卫党中央,组建中央特科,少不了陈赓这样受过专业培训、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担当大任。周恩来把极为重要而特殊的情报战线工作托付给陈赓,可谓知人善任。
陈赓临危受命,隐蔽身份,在华洋杂处、五方辐辏的上海滩,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种势力之间。他凭借着超群智慧和灵活机变,结交三教九流的“朋友”,并设法与他们混熟。很快,豪爽风趣、世情练达的“王庸先生”名声鹊起,各方人士都亲切地叫他“王先生”或“老王”。这给他的情报工作带来很大便利。在与各色人物言谈交往的过程中,陈赓获取到各种有价值的信息,初步打开了局面。
根据秘密工作的要求,陈赓经常变换住址、乔装改扮。他根据身份变换形象,穿什么像什么,穿工装像工人,着西服像“小开”,长袍马褂、礼帽缎鞋在身又酷似商人。同时,陈赓极富表演天赋,精通多种方言,流利的上海话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。敌人对他没有丝毫怀疑,而且认定他是自己人。租界巡捕房政治部的洋探长兰普逊一次与“王先生”聚餐,拜托他协助抓捕一直在上海活动的陈赓,“王庸”一口应允。敌人做梦也没有想到,神出鬼没、威震敌胆的陈赓,就在他们的眼前,还上演了一出“让陈赓抓陈赓”的闹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