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日报昨今先后报道徐佑翔、周公乔“三严三实”先进典型事迹

发布时间:2015-11-04来源:浏览次数:899

《解放日报》昨日(10月26日)刊载《为教育“烧”出结实耐用的砖:他提拔的干部基层认可、他探索多岗位锻炼干部、他的办公室是教职工“娘家”》,全文如下:

1994年,徐佑翔还是一名初级中学的物理老师。那一年,他被杨浦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科借调,告别三尺讲台,来到组织科。这一“借”,就没“还”回去,到今年调任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为止,徐佑翔一干21年。

21年来,他甘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,挖掘、发现、培养、考核了一批又一批的干部,为杨浦教育添砖加瓦。而那么长时间里,他又守着他的这一片天地,为党员群众默默服务、倾情付出。

选用干部

让每位群众知晓参与推选

20年的组织工作中,选用、提拔的干部不计其数。但即便已练就一双“慧眼”,徐佑翔依旧说,干部选拔的工作很难——得到领导的认可不难,得到部下的认可也不难,但要赢得基层单位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却是难中之难。所以,心中要有一杆秤,而秤砣就是杨浦教育199个基层单位的每一位基层教师。

凭着多年的经验,徐佑翔摸索出了一套干部推荐程序,每一位年轻干部的推荐都要经过三次——教工大会推一次,党员大会推一次,学校行政会推一次。“这样,才能让每一位群众知晓和参与干部的推选。”徐佑翔说,“选拔校长书记,要以德为先。工作中要带得动群众、带得动教职工,所以群众的认可最重要。”虽然“众口难调”,但这么多年来,经由徐佑翔提拔的干部,几乎得到了普通教职工的一致认可。

坚持原则、公道正派,是他给大多数人的印象。作为组织科科长,少不了被人“请吃饭”。每当这个时候,徐佑翔就会笑着说:“你会请纪委的同志吃饭吗?”

他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,有许多年龄比他轻,职级和资历比他低的同志陆续获得提拔,而他那么多年来,依旧守着一方天地,兢兢业业。别人替他着急,他总是说:“做干部工作,决定了我们就是要为他人作嫁衣裳。我们只是管干部的干部,仅此而已。”

培养干部

多岗位锻炼设计多样路径

在前往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当校长之前,陈芳已经在5所学校当过校长和书记,其中有中心学校,有名校,也有薄弱学校,各所学校情况各异,面临的难题也不尽相同。有人不理解,这一个个学校地换,校长书记“屁股还没坐热”,能行吗?这背后凝聚的是徐佑翔对培养干部途径探索的坚持与担当。果然,陈芳在之前各类学校磨练出的“十八般武艺”,在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得到了充分发挥——有提高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业务能力,有对教职工的号召力和亲和力,有啃“硬骨头”时的协调处理能力,还有对她自身品行的考验和观察。在她的带领下,齐齐哈尔路第一小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。而今,陈芳又踏上了全新的更重要的管理岗位,负责着整个教育系统的资产管理。

陈芳的成长,是杨浦区教育系统干部培养的一个缩影。时至今日,陈芳依然牢牢记着徐佑翔当年的一句话:“青年干部就是教育机关党委的一块砖,派到哪里都能发挥作用。”但是,徐佑翔还说过一句话:“把干部放在不适合的岗位上,对于教育事业而言是一种损失,对于他个人来讲,也是一种损失。”所以,如何把这些青年干部“烧”成一块结实耐用的砖,徐佑翔费劲了心思。

“一位优秀校长的成长,需要一定的积累,业务能力要强,做人也要正,还要有号召力,这些能力,缺一不可。”徐佑翔深知,每一块“砖”的重要性,“教育是民生,马虎不得,所以我们尽可能地为他们设计多样的路径,让他们在多岗位的锻炼中成长成为称职的‘领头羊’。”

服务干部

到组织科就像回“娘家”

杨浦区教育局党委组织科的科室并不宽敞,却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。来办事的人一进门,就会看到科室里的同志起身笑脸相迎。在冬天能喝到一杯热茶,夏天则能喝上一杯大麦茶。

“备好茶”是徐佑翔当科长时在科里延续了十几年的传统。干部之家、党员之家和人才之家,这是徐佑翔眼中的组织科。但更多的时候,他更希望这里是干部、党员、群众可以坦诚相待、无话不谈的“自己家”。

不论是校长书记,还是党员群众,一进组织科的门,就有茶水相待、笑脸相迎。组织科档案员沈佩敏说:“徐科长这么多年来,总对我们说:‘来找我们组织科的,肯定是真的有困难。我们要做倾听者,能帮就一定要帮。’”

有一年,一位退休老同志因职级问题影响工资来上访,但是其关系已在多年前划归其他区县。根据区域化管理的原则,徐佑翔完全可以让其到其他区县去解决,但看到老同志着急的样子,他二话不说把“活”揽了下来。翻找一个下午,终于在一堆泛黄的资料里找到老教师的资料,让这位“不抱希望”的老人感动不已。

“不让来组织部门办事的人受到冷落,不让差错发生在自己的岗位,不让工作延误在自己的手上。”这是徐佑翔订下的组织科“三不”原则。他说,组织科是一个服务部门,并不只是校长书记们的“考官”,更是普通教职员工的“娘家”。

“可亲可敬、如沐春风。”这是徐佑翔那么多年来给人的印象。正如复旦实验中学校长张田岚说,“有困难找组织科,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共识,每一次徐科长都会耐心解答、嘘寒问暖。回到组织科,我们就像是回到了娘家一样。” 

《解放日报》今日(10月27日)刊载《“不是治病的药,可做抓药的手”:徐汇区信访办副主任周公乔:“没什么诀窍,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”》,全文如下:

周公乔坐在信访接待室里,背后悬着一面“为人民服务”的铭牌,侧面挂着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,山高万仞无欲则刚”的匾额。“前一幅,时时让人警醒,‘我为什么坐在这里’,后一幅,常常给人鞭策,‘我该怎么做’。”刚接待完一名上访群众,周公乔揉着眉头,不疾不徐地说。

信访工作,被称作“天下第一难事”。2013年调任徐汇区委、区政府信访办公室副主任,周公乔分管来访接待、信访维稳等工作,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,徐汇区初次信访的按期办结率一直保持在100%,今年上半年信访量下降了24%。

“没什么诀窍,就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看问题。”对于记者的疑问,周公乔很坦然,很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,信访办不是治病的药,但可以做抓药的手,学会“对症下药”。

速在推心置腹

“你们政府解决不了,我们就把这人带走了!”去年春节前,几十个外来务工人员闯进信访办,要求装修公司偿还欠薪。为了讨薪,他们将公司会计一并抓到了信访办。

“政府近年来很重视农民工欠薪问题,讨薪适用简易程序,不是还有先行垫付么?”周公乔觉得奇怪,仔细询问才了解,原来这家装修公司做了几套样板房,这些工人分别由十几家材料供应商带过来施工,现在装修公司不准备上马该项目了,合同款也没结清。麻烦的是,当初签的合同是材料和人工打包在一起,没有单独签劳动合同。这就成了一起经济纠纷,应该走法律途径。

按照相关规定,周公乔可以不受理这样的上访,甚至因工人们限制了会计的人身自由,可以请求出动公安。但周公乔没这么做,他一面安抚众人,一面想方设法找到投资方老板。通过会计,周公乔联系上老板,郑重告诫:“出了事,你要负责的。”老板这才答应凑齐61万元欠薪。

对峙5天4夜,这场讨薪纠纷才在周公乔周旋下收场。这只是他处理大量信访矛盾的缩影,他每年接待的信访接近70批400人次,直接到矛盾现场60余次,组织参与矛盾协调会议70余次。

“功成理定何神速,速在推心置腹”。在周公乔看来,做信访工作就是直接到群众中和群众坦诚交流,站在群众立场帮助群众解决切身利益问题。“做抓药的人,首先要有精诚的心,时刻把自己看成群众中的一员,把心贴近群众。”

徐汇区南部医疗中心是一项惠民工程,建设过程中却引起了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。一个周末,居民聚集在工地门口,情绪激动,甚至与施工方发生肢体冲突。周公乔和相关街道负责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,直接和当事人面对面。通过倾听居民情绪宣泄,站在居民立场上了解诉求,得知导火索是工地施工,特别是夜间施工影响了居民休息。

“多数老百姓是讲道理的,尽管有的诉求扩大化,通过做思想工作百姓也能理解我们。”他迅速组织起矛盾调解工作组,牵头居民代表、施工方、卫计委等主体多次协调,请各方充分表达利益诉求,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,最终施工方充分尊重居民需求,优化施工方案,合理安排时间,最大程度减少了扰民,工程得以顺利推进。

立志不做“二传手”

在制度设计上,信访有点像“客服”的角色,实践中却远没有那么简单。

信访诉求包罗万象,杂糅着行政、司法各项内容,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该找什么部门,不要说老百姓犯糊涂,有些连职能部门都不一定分得清。信访办没有直接的行政职权,经常面临“老鼠钻风箱——两头受气”的境地。

周公乔不肯做矛盾的“二传手”,他要做“抓药的手”。一次,一群人一起跑到信访接待室。这18人来自一个家族,他们在银行大厅里购“理财产品”被一名“前银行科室经理”骗走了2000万元。按照政策,这也不是信访受理范围。周公乔说,站在他们的角度想想,2000万元血本无归,那是什么心情。他请来区金融办的工作人员给他们解释、分析,帮他们考虑解决途径。“条例是死的,人是活的。你要摆出一副照章办事的嘴脸,只会激化矛盾。”

做抓药的手,既要看准病因病理病症,又要熟知药方药性药效。周公乔带着同事们进一步加强接访案件登记、受理、录入、流转、办理全套程序的规范性、时效性。他做实矛盾调查环节,亲自带队严格落实现场实地踏勘、居委干部访谈、制作调查材料等工作,重点案件必到现场、细致取证,准确判定老百姓的合理诉求。同时做细流转协调环节,深入了解各部门职责边界、业务受理范围,征地拆迁、医疗纠纷、环境保护、劳动保障……他都一一了然于胸,正确转交办理、跟踪督办。

“开方抓药”有准则

从华泾镇副镇长任上调至区信访办,周公乔被找去谈话。这名转业军人表态:叫我选的话,我不选这里。信访工作太敏感、太注目,我怕做不好,但事情总要有人做,既然组织上这样安排,我会全心全意去做。抱着这样一个朴素的念头,周公乔在信访办的2年半里,每年几乎三分之一时间都在矛盾调解现场,最长持续33天没有回家,不仅从没休过假,更是献出了所有周末。

在周公乔看来,开方抓药也是要有准则的。现在确实存在一些“信访不信法”的乱象,有的来访群众存着“小闹小解决、大闹大解决、不闹不解决”的错误观念,这要求信访工作必须在制度框架内、依法依规办事。

一家企业筹划了一年多的民生建设项目刚刚启动,周边居民认为会影响生活环境而反对。事件发生后,周公乔和相关部门同志连续几天反复劝说居民至深夜,面对群众呼声,周公乔耐心解释,“你们找到法律和政策依据了吗,如果企业合法合规经营,政府不批就是不作为。”他说服群众,表达诉求要依法有序、有理有据,随后又会同相关部门协调。“群众反映的情况也有一定的合理性,他们反映该项目邻近居民是否应有知情权、室内装修是否改变结构、环评是不是要考虑人口密集区的因素,这些我们是否都考虑进去了?”周公乔说,只有把矛盾剖析开,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。

尽管这一事件后来随着企业自行取消项目而终结,但周公乔始终认为,信访工作要坚守原则。“上访人的合理诉求,要加快推动解决,部分合理的部分解决,暂时不能解决的也要耐心解释、缓和情绪。无理上访的,坦诚交心劝其回归理性。”